• 资讯

招商分类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

中国传统园林死了吗?

2023-09-05 08:29:54 90

刚刚更新了一篇文,亦是对古典造园的思考和探讨。抛砖引玉。----------------------------------------------------2011年,良渚文化村,郡西项目。建筑檐角,设有雨链。即用金属线引流檐雨水,落入墙角的瓮里。很别致的设计。提出这个创意的,是当时杭州万科的总经理周俊庭。他非设计出身,却有很多令人赞叹的奇思妙想。比

刚刚更新了一篇文,亦是对古典造园的思考和探讨。抛砖引玉

----------------------------------------------------

2011年,良渚文化村,郡西项目。建筑檐角,设有雨链。即用金属线引流檐雨水,落入墙角的瓮里。

很别致的设计。

提出这个创意的,是当时杭州万科的总经理周俊庭。他非设计出身,却有很多令人赞叹的奇思妙想。

比如雨链。瞬间让我想到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那里,和许多江南小镇一样,粉墙黛瓦围起一方天地。雨天,我坐在廊檐下发呆。看檐口落下的雨,形成一片透明珠帘。

又比如村民食堂搪瓷杯天竺筷标配早餐豆浆油条。复古人力车造型的小镇出租车。亲子农庄里的稻草人。以及年会时穿的唐装……

周总是一位生活经验丰富的人。物业、客服工作背景让他更多会从客户角度出发,细致考虑。

那些片段组成的意向,那种熟悉的温度感。正是那种我们称之为回忆的东西。无一不来自生活的积累。

造园,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呈现。

尤其古典造园活动。

我们感慨古典园林生活的诗情画意,并试图复刻此种生活方式:赏月。饮酒。听琴。对弈。终是差了气韵。

形似?神似?

关键在于心性。那种对于周遭环境的敏感和细腻。

首先,你得慢下来,感受四时变化。云聚云散。花开花落。暮色。骤雨。

将雨未雨的天空是旧报纸沾水的灰。灰渐浓。浓到雨落。雨从屋顶沿着檐角落下,落在天井,又从水沟汇入河流……这些转折、变化都会让人心动。

焦躁的心境是感受不到这种变化的。

忙碌,让人忽略许多生活的细节。当忙碌变成籍口。懒怠。麻木。是很可怕的力量。坐吃等死。那么这一日,和那一日,有什么本质变化?

我们惊叹文人生活与古典园林的完美融合。但这种经验的影响对现今造园的指导意义是相对有限的。

心性不同。

行为习惯不同。

价值观也不同。

古典园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园主对于世界的哲学态度。

我们念《从前慢》,寻求关于生活的仪式感。

与其说念旧,不如说是关于价值观的反思。

那时:

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看一场电影。照相。聚会。逢年过节。用心准备。那种郑重其事。等待把期望拉得很长。长到一定程度,身在其中的快乐就会被放大……隔着时光望过去,那种期待隐含着喜悦的心情,依旧能感受得到。

选择太多,比无从选择更可悲。

从匮乏到充盈,这种转换是暴发式的。同样转变的还有心境。太容易得到,往往不珍惜。浮躁。成了普遍心态。

这种价值观投射在造园上,就变成功利的开发过程。

复制。抄袭。借鉴。模仿。

籍以上之名。

前些年遍地开花的托斯卡纳风、法式庄园风……被戏称为房产开发的新殖民主义。但现下流行的新中式就一定更高明一些吗?当设计风格和形式变成一种风潮时,着实不算什么好事。

我始终忐忑着。

微信上读到一篇稿子《别和我讲院子,我住不起!》,作者很用心地把目前流行的样板区套路,做了归纳和总结。佩服作者逻辑能力的同时,我还是想说,看完此文,瞬间对做样板区失去了兴趣。

套路太多,委实无趣。

那么,有趣的园林具有什么特征?

袁枚修筑随园,一定程度上体现文人的造园观。

随园,因原主姓隋,原名隋园。袁枚更名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随,亦是袁枚对于事物随性的态度表达。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

——袁枚《随园记

修筑随园,并未大兴土木。而是就势取景。伐恶草,剪虬枝,因树为屋,顺柏成亭,不做围墙,向民众开放。

造园。更是养园。

园子是具有生命力。

首先,它有自己的个性:山水。地势。植被。这些原始地貌状况组成园林的性格所在。

其次,它受造园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趋向的影响。多少留着造园者的影子。

再次,园林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反过来又指导园林的改造、再建……古代造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植被,堆山,理水。随着时光逐渐成型……

造园者、住园者和园子一起成长演进,如自然事物般兴衰起伏。

情趣,和意境,则是在园林生长过程中,文人心境、意向、价值取向与周边环境的互动与凝练。

写意,是对于自然山水精髓的提炼。

意境,是四时景致某个瞬间的定格。

情趣,是庭院生活种无数个片段的汇总。

留得残荷听雨声。若没在秋夜观荷,听雨声声,体会那寂寥,又怎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一个人的洒脱。

……

古典园林的美,需要时间慢慢体会。

晴晴雨雨。四时更迭。

月的阴晴圆缺。

赏花。听风。对影。

……

走马观花的匆匆一瞥,又怎能感受这细致入微的美和。

我常在闲暇,游走几处老园子。沧浪亭。网师园。或是耦园。园子不必太大。挑人少的时候。闭上眼睛。静静去感受。

雨落是一种景致。

风起亦是一种景致。

秋风是柔媚的,带着桂花的甜。冬风凛冽,有腊梅,傲然风骨的香。

周末清晨的老园子是另一种景象:三两老人,倚着亭子闲聊。说蟹眼天井。朱鸿兴的头汤面。

是老园子市井生活的另一种解读。

最后,聊聊古典造园活动对现今景观设计的意义:

首先,尊重地块的个性。因势利导。对自然风景最大限度的改造、利用,也将破坏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其次,从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出发。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师,在造园的过程中,更多承担了导演的角色。动线设计与引导,是一场润物无声的影响。

行进,或者停留。在停留点设置休憩处。视线设计。某个节点上,使用者随意一瞥发现眼前的美景,会心一笑。是设计师心机所在。

同时,预留生长空间,对使用者加以引导,从而实现空间的有序生长。

再次,是时间的变化和影响。景观设计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功利的追求即时效果。植物层次的堆砌。对于植物未来的生长空间以及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在前期设计的时候,考虑时间的影响,留有后续改造、提升的余地。

最后,人的生活方式在逐渐改变。在居住方式上,从传统的四代同堂,到“一碗汤的距离”。以人为本。是放诸任何一个时代,对于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尊重。贯穿设计过程的天然敬畏之心。

慢下来,用心感受变化。

从心理层面指导设计。

要有情趣。

再落实到技术层面。

是这样关于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设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各位共勉。

联系电话:400-888-9999 联系传真:400-888-9999 E-mail:xxxx@admin.com
(c)2008-2020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