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日清晨,许多顾客走到一家粥店的铺面前,却意外地发现,今天粥店没有开张。
这引得众人议论纷纷:“这家粥铺开张没几个月啊,做的粥味道很好,生意也红火得很,怎么突然不开门了?”
要知道此时北京的非典刚刚过去,餐饮行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许多餐馆饭店被疫情拖垮关门,所以当时很难再找到一家可口舒心的粥店。
所以许多顾客不愿意离去,毕竟店门口没有挂上歇业的牌子,说不定只是有些事情拖延了。
就在众人着急地等待粥店开门时,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粥店女老板刘京京已经是忙得焦头烂额。
刘京京拨通后厨大师傅的电话,询问他为什么今天没有来上班,还有他的那些徒弟们都去了哪里。
大师傅在电话那边支支吾吾,费了半天劲,刘京京才从大师傅的口中得知,原来是有人用高薪挖走了他们。
对方的竞争手段可以说十分恶劣,不仅挖走了她的员工,还让他们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离职,给了刘京京出其不意的一击。
想到此刻的竞争对手正在高兴地等着看她开不了业的笑话,刘京京虽然很生气,但此时她已经不是那个没有经验的女大学生。
现在重新招人肯定是来不及了,刘京京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店内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好在刘京京对于做粥的流程了如指掌,她一边向着粥店外等待的顾客表达歉意,表明今天店内出了一点小问题,暂时不能营业,一边抓紧培训其他员工学习做粥的流程工艺。
就这样仅仅花了一天的时间,粥店就在第二天正常开始营业,刘京京对他的竞争对手做出了一个漂亮的反击。
而你很难想到这样一位做餐饮行业的女老板,竟然是一个从北京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在很多的大学生刚进入大学,逐渐地开始走出学校的象牙塔,接触社会的时候,他们对自己未来的事业是很迷茫的。
但对于刘京京来说,她从一开始就想要自己未来人生的走向,那就是创业。
甚至在学业和事业的面前,刘京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事业,为此她曾和父亲一度闹到要断绝父女关系的尴尬境地。
可是好运一开始没有照顾这个倔强顽强的女孩,创业期间,她开过茶餐厅,饭店,网吧,画廊,理发店,台球厅,精品店,简直就是一个跨界狂魔。
经历过多次失败后的刘京京终于找到了她人生最适合的发家之路,那么她究竟是怎么凭借一碗粥年入10亿的呢?
一、大城市女孩
1972年9月,刘京京出生于首都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都市,刘京京的生活自然是比较优渥的。
在她读初二的那年,刘京京因病不得不在家休学半年。父亲怕她一直闷在家里,加上生病,会对青春期的刘京京产生负面的情绪影响。
于是便决定带着刘京京一起上下班,这对于刘京京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情,因为这样不仅有父亲一直陪在身边,更能知道大人们的工作都是在做什么。
在父亲每天带着刘京京上班的过程中,刘京京的父亲偶尔也会参加一些应酬。虽然这是大人的酒席,但是刘京京依然能加入其中。
在这段时间里,刘京京看着父亲跟别的大人一起觥筹交错,一边喝着酒一边谈着生意,耳濡目染之下,只是一个初二学生的刘京京就学会了不少人情世故。
正是这半年经历,为刘京京打开了社会的这扇大门,也为她以后埋下了想要创业做生意的想法。
高考之后的三个月暑假,在家里等待录取通知书是一段煎熬的时光,但20岁的刘京京却和表姐一起开了个饰品店。
刘京京觉得她这算是创业了,所以刘京京那段时间干得很卖力,拉货、上架这种的体力活,都是两个女孩自己完成的。
但就是这么劳累,刘京京在之后仍然对她的这次创业的评价是很酷。
二、大学生创业
上了大学,才刚刚大一的刘京京始终忘不了暑假创业的经历,于是体验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活后,刘京京拿出自己攒的两千多块钱,在学校旁开始了她的第二次创业。
因为之前有做过饰品店的经历,这一次,刘京京还是选择开了一个饰品店。
不过创业归创业,学还是要上的,不过当时的刘京京把钱都砸进了进货和租门店上,哪里还有钱去请一个店员。
这时,旁边店铺无所事事的店员小哥进入到了刘京京的视线之中,于是乎,店员小哥多了一份帮刘京京看店的兼职。
而刘京京则是白天上线,晚上在跑到店里看店,算账,两头轮轴转。
刘京京当时的创业,风险不大,但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学业压力加上创业艰辛,如果刘京京不是真的喜欢创业,对于她这个没有生活压力的大城市女孩来说,完全没必要承受这种辛苦。
刘京京同时有着新潮的经营头脑,九十年代还没有那么多舶来品,刘京京就已经开始从广州进外贸货,因为她的款式很新,所以在学生堆里非常畅销。
一个学期后,饰品店的生意就非常不错了。
不过刘京京创业的脚步没有满足于仅仅开一个小饰品店,为了扩大经营规模,胆大的刘京京竟然和华南大厦签下月租9万的精品专卖柜合同。
那个时代,一个大学生一个月要拿出九万块钱,许多人看见到都觉得刘京京太疯狂了。
家里人听说后,十分担心。刘京京的父亲劝阻她,“家里不缺你那点钱,你好好学习就行。”
刘京京不为所动,她就算要亏钱,也要鼓起勇气去尝试,钱是刘京东拼西凑借来的,那段时间她与家里人的关系闹得很僵。
刘京京赌气半年没有和父亲说过话,没有家人的理解,刘京京还是顶住压力做下去了。
等到刘京京大学毕业,她已经在附近开了8家礼品店,其中一家地段好,客流量大的精品店,营业额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西单购物中心的礼品区。
三、创业之难
从大学毕业到2003年,刘京京瞅准机会,什么店挣钱就做什么,餐饮娱乐她都所涉足。
那几年刘京京的事业做得顺风顺水,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着。
刘京京还打造了许多新颖的经营模式,她把茶餐厅内部空间装修成了热带雨林的样式,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热带雨林的好奇心。
还推出了免费上网的服务,更是吸引了大批顾客,年仅31岁的刘京京就有了几百万的身家,使得和她同样大学毕业的同学十分羡慕。
命运好像不愿意让刘京京那么容易成功,2003年,非典来势汹汹地在北京爆发了,那是刘京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拐点。
根据当时的防疫政策要求,北京所有人员聚集的场所全部歇业,没有人知道灾难什么时间过去。
疫情之下,全北京的餐饮业和服务业都陷入了绝望之中。
当时的刘京京哪里料到突然会杀出这种飞来横祸,在此之前她刚刚花费了大量资金去扩展门店,非典一来,投入资金收不回来,让打乱了刘京京的所有算盘。
更糟的是,她还要面对几十家门店的租金,供应商的欠款。
大多数的老板,面对每天没有营收的投入,会想发设法的减少支出,而刘京京的做法却跟他们背道而驰。
不是刘京京发现了新的商机,而是她体恤自己的员工,刘京京没有辞退一个员工,就算员工们无事可做,刘京京依然给他们发着薪水。
很多人都劝刘京京遣散员工,但她并没有,资金不足后,她还向别人以10%的月息借了一笔钱。
照顾员工们的饮食起居和日常生活,还为他们提供消遣娱乐,避免了她的员工因为离开而增加被传染的机会,刘京京绝对算得上一个有良心的老板。
而刘京京的想法也很纯粹,就算这次把钱都赔光了,一切也都可以从头再来。别人创业要的是挣钱,而刘京京创业就是为了创业。
虽然疫情是过去了,但由于要偿还疫情期间的借债,以及疫情带来的亏损,让刘京京不得不放弃大量的门店,来修补断裂的资金链。
同时,在疫情期间空闲下来的刘京京也意识到她涉足的领域太广,就像一颗四处开叉的灌木,虽然枝叶繁茂,但是很难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刘京京索性放弃所有的店面,这一次她把目光放在了餐饮行业上。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已经不满足于吃饱,开始想要吃得更好,养生这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刘京京查遍养生书籍,最终决定做老少皆宜的粥,刘京京这次创业聚焦在了三个问题上:
第一是菜品。南方人跟北方吃粥的习惯不一样,如何搭配是关键,北方口味是粗粮粥配锅贴、馅饼,南方口味是煲仔粥配虾饺。
第二是价格。当年的人均消费五块左右。
第三是服务。工作热情越高,服务态度越好,顾客自然会喜欢,营业额才会提高。
刘京京从营业额、满意度、出餐率等方面一个月考核一次,奖惩采取“后三名的罚金奖励前三名”。
但最关键的是安全与健康,食品安全大如天,刘京京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30%以上的食品安全执行标准。
菜料保质期的国家标准如果是7天,嘉和一品就是4到48小时,超过这个最佳口感期就另外处理掉,不会再进行销售。
那段时间刘京京还要亲自跟着营养师学习熬粥,从选材要用正宗的黑龙江大米外,就连洗米的水都要由讲究,凉水更容易保留大米的营养。
2004年10月8号,第一家30平方米的嘉和一品在五道口附近开业了。
价格优惠,好吃又有营养的粥店受到了大众的欢迎,每天早上来排队买粥的人络绎不绝。
仅仅在两年后的2006年,刘京京由最初的一家粥店,再次发展到了6家门店。
有人想要看到了粥店的效益,就跑过来要求加盟,但当刘京京询问他们能不能把粥做到她的标准时,那些想要加盟的人居然说,做一碗粥何必这么费事?
刘京京看他们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索性通通拒绝了,这当然引起了那些人的不满,不就是做一碗粥么?
高薪挖走刘京京的厨师,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做出一模一样的粥来。
可惜的是,他们想要节省用工成本,省去了很多在他们看来没用且费力的工序,做出来的粥自然不能与嘉和一品相比,顾客们也不买账。
刘京京为了以后这类的事情不再发生影响营业,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立中央厨房,所有门店售卖的食品都由中央厨房供应。
对于只有6家门店的嘉和一品,当时建立中央厨房,就像是给一辆摩托车装上了汽车的发动机。
虽然不能发挥中央厨房的全部作用,但是有了中央厨房之后,配方、底粥、菜品研制都能标准化。
每碗粥的保鲜时间精确到小时,每份皮蛋瘦肉粥需要使用到多少皮蛋、瘦肉和盐,做到了精细化处理。
通过精确的定量和定时,食材和产品可以达到快速流转,基本上杜绝了库存的存在。
后来为了扩大经营,刘京京最终决定还是开放加盟,不过这次有了中央厨房,加盟店的质量都在刘京京的把控之下。
中央厨房
2008年,在北京的嘉和一品门店将近100家,管理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刘京京又安装了远程监控,只要她坐在总部办公室,就能看到餐厅、后厨的现场;
刘京京还开始了数据分析,当时的大多数企业都不重视数据分析,刘京京再一次跑到了别人前面。
哪家店的客人最多,什么时候来喝粥的人更多,客人点的最多的菜品是什么,都能通过数据分析出排名。
很快,刘京京就发现,那些坐在写字楼里的白领是嘉和一品的主要顾客来源。刘京京也曾进入过大公司工作过,她知道北京的白领们中午吃饭时间短的困扰。
那为什么不想办法减少顾客的因为午饭花掉的时间呢?
于是刘京京想到了送货上门,这样省去了顾客来回花费的时间,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刘京京从订飞机票、火车票的订票话务系统得到启发,她自主研发了co-center话务中心,开展网上订餐和电话订餐。
要知道饿了么2009年才上线,2013年美团才诞生。单靠外卖一项,嘉和一品每天就有十几万的收入,相当于开了好几家门店。
不过细心的刘京京很快发现,订单是多出很多,但是顾客的满意度下降了。原来,外卖单数多了以后,配送时间就会变长,后面送到的食物已经凉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京京找到格力,合作研发出了保温配送箱。
四、富有温度的企业家
自从专心卖粥以来,不仅粥卖的越来越多,刘京京还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其中最让她感到高兴的是“最受员工喜爱的企业”奖。
刘京京能对员工好到什么程度呢?
当一名员工因病去世后,她不仅帮助其家人处理后事,还为其未成年的孩子买了一份保险,能够这个孩子一直安安稳稳的读到大学。
2012年,她将办公地址从海淀区迁往顺义,但有的员工上班就远了,刘京京又为员工修建了宿舍。
要知道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租房就要花费很大的开销。
除此之外,刘京京还十分体谅员工,她明白员工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尤其是那些服务人员,免不了受到不讲理的顾客刁难,但又要时时笑迎每位宾客。
所以每年她都会组织优秀员工国内、国外旅游,放松身心。
从事餐饮十多年,刘京京感慨道:
“餐饮其实是一个特别琐碎细致的工作,我始终觉得餐饮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平台,过去十多年的创业经验能够得到施展。做餐饮尤其是连锁餐饮,每一家店都不一样,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我的价值观能够在这上面呈现,我的顾客、员工能够感受到,这也是一种很深很实在的幸福。”
2013年,嘉和一品被资本青睐,获得了不少融资款,如今,嘉和一品已经开到了180家连锁店,年销售额也超过了10个亿。
而她本人也连续多年获得商界木兰的荣誉,还被推举为中国快餐协会执行理事长、亚洲餐饮联盟执行主席。
2022年,嘉和一品又推出了“千人千店计划”,第三次开放加盟,预计到了2023年,嘉和一品连锁店将突破1000家。
参考资料:
1、李清风.刘京京:靠一碗粥开180家店[J].人才资源开发
2、房煜,邓攀.刘京京再为天下先[J].中国企业家
3、舒文平.刘京京:一碗粥的幸福[J].全国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