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元丰改制之后,太常寺恢复了其本身的职能,由前期仅做乐而制礼职能被太常礼院分走的情况规正至真正掌握制礼作乐之内。在太常寺乐官设置中,因为中央官制体系的变化,所以而引起的太常寺内的乐官中,太常卿、太常少卿、太常丞等高级乐官发生变化,以元丰改制为中间轴,太常寺在北宋的前期与后期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化,结合到乐官来讲,其官职、职能、管辖等都受其影响。太常寺统领礼乐,国家的一切祭祀礼仪之事,都悉数归于一寺。
(一)太常卿
太常卿一职在北宋前期沦为荣誉之官而无实际权力,在官制改革中才得以正名。宋代的九寺包括光禄寺、太仆寺、大理寺、太常寺、鸿胪寺、少府寺、太府寺、宗正寺、卫尉寺等,太常卿在以上九个中央行政机构的长官中,地位是很高的,由它的官位品级可以体现出来,太常卿和宗正卿两者在九寺中位次最高,品级为正四品,职轻而权重,其余七卿为从四品。
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太常卿的官职的重要性。但是从与唐时期的太常卿作比较来看,唐时期的太常卿为朝廷正三品官职,到了宋代却成为正四品,其官职地位由唐至宋发生了下沉。太常卿在官制改革后恢复到唐代时的旧制,正式成为宋代太常寺中的最高长官,掌管寺中的一切事务,始专其职。
1、职位设置
太常卿职位一直都存在,北宋前期标明品阶和秩禄,元丰五年奉行新制后,重掌太常寺的事务。但是太常卿一职却并不常置,同时《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太常卿正四品,自元丰改官制后,虚而不除。”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太常卿一职空置却不置官员,这一说法在笔者上表所列出的官员内容可以看到,“虚而不除”应不正确,因为史料记载中确实有担任过太常卿的官员之记录。但是,通过在任时间我们也可以看到,元丰官制改革后直到北宋覆灭这四十余年中,并无官员记载,初有记载的年份为建炎年间,即南宋初立时。所以这一职位并非虚而不除,只是一定年限内无设置。
2、任职时间
前面我们在探讨北宋初期判寺这一职位时就提到,宋时期的官员在任时间与考核时间基本为三年,由表格中我们得到的信息来看,由半数以上的官员任职仅为一年就转任他官,并且表格中许多不足一年者为方便统计而标为一年,更是仅有极少数的官员能够完整的任职。所以笔者认为,担任太常卿的官员由于其自身事务繁忙,且本身可能身兼他职,因此在这个职位上仅作为过渡职位,就会迁转到其他的官职,是导致任职时间不固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官职地位
《宋史》卷四十二本纪中史料有吴昌裔被授太常卿职位的记载,吴昌裔是监察御史,因隐瞒事件皇帝罢免他的官职转授太常卿。我们可以看到吴昌裔本是监察御史,在政事中知而不言,皇帝以其疏忽职责之过失,罢其本官改授为太常卿。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内容是,我们已知太常卿为正四品的官员,而据史料记载,监察御史一职在宋代仅为从七品官职。为何身为低级别的监察御史犯错被转迁为正四品的高官。
这与官职内部的关联是分不开的,监察御史虽官品低,却拥有“纠察官邪,肃正纲纪”的重要职能,对于朝廷内外所有官员有监察和弹劾的权利,被称为“言官”,事务丛繁。而太常卿一职作为乐官来讲,相对于监察官而言权利仅限于礼乐事务之中,所以这可能是一种典型明升暗降的官职任免做法。
(二)太常少卿
据《宋史》卷一百六十四,宋代太常寺设有太常少卿一名职位在卿之次职责是辅助太常卿领太常事。宋初太常少卿为阶官之名无职事因循唐代官制官品为正四品上。元丰官制改革以后易阶官为朝议大夫太常少卿成为职事官称官品为从五品。九寺中唯有太常少卿与宗正少卿为从五品官职,其余七寺少卿为正六品官。恢复少卿职能后的第一位被任命乐官为李常,《长编》卷三五零记载:“李常元丰五年四月,自淮西提刑召为太常少卿。六年六月迁礼部侍郎。”在《宋史》中仍有记载。
1、职位设置与任职人数
太常少卿在改制之后为从五品官职。笔者广泛的收集太常少卿一职的资料,在元丰五年之后的史料记载中,曾经担任少卿一职的官员人数很多,与太常卿一职仅十余人形成明显的对比,根据各方史料的记载共搜集到230余人。太常少卿的职位一直是正常的任职与迁转,所以笔者认为,最高长官的太常卿一职虚而不除或不常除,那么太常寺中其实真正处理一切事务的应为太常少卿。
2、任职情况
关于少卿一职的兼职情况。自元丰改制以后,九寺中的其他几寺往往会出现由别寺的少卿来监理本寺事务,即文献记载中的“他寺监”的情况,自己本寺的少卿或者互置或遭遇省罢而太常寺一直设有少卿一职从无变更并且在建炎初曾以太常少卿兼宗正少卿,这一点可以反映出太常少卿职位的重要性,此为一种情形的兼职。
少卿有可能会身兼他职,如兼任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会要职官》七之三二:“太常少卿余端礼兼太子侍读”;《至正昆山郡志》卷三:“颜度鲁子,太常少卿兼权工部侍郎”。太常少卿兼职的情况时很多的。这与北宋前期的判寺职位有相同之处。他们往往身兼数职,
3、任职条件
太常少卿的任职条件,由于资料的限制,少卿是否通乐或者通乐者比例无从考证,但是精通音乐和礼法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据《老学庵笔记》卷六记载少卿王伯照在礼法方面十分擅长,于是被授予太常少卿之职。王伯昭擅长于音乐礼法制度得以被任命为太常少卿,所有的官员都认为十分合适,人才得到了好的任用。
结言
精通礼乐是太常少卿非常重要的一点。反之,任命杜常为太常少卿后,刘挚、苏辙、孙升等纷纷进言表示杜常不适合太常少卿这个官职,刘挚认为杜常粗俗,不宜典礼乐;苏辙言:“太常卿者,礼乐所寄,古者伯夷、后夔之职,杜常不学无术难堪此任”;孙升则称太常寺的官员十分清明,每次参与讨论时都是群英荟萃,一般的人怎么能担任这个重任呢。于是,由于官员的反对,改任杜常左朝奉大夫盛桥、起居舍人丰稷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