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萍教授团队为一例冠状动脉极重度钙化患者成功实施了吉林省首例钙化旋磨冲击波球囊碎石(Rotatripsy)手术,这标志着其在高难冠状动脉介入领域的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是医院持续接轨国内外最前沿技术,保持区域优势的具体体现。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冠脉有钙化”
据了解,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被临床医生称为“最硬的骨头”,旋磨和冲击波球囊都是处理该病变的利器。钙化病变坚硬,普通球囊无法通过,旋磨头可以在尖硬的“石头”里打出一个通道,但是由于磨头尺寸限制和安全考虑,即使使用尺寸最大的2.0的旋磨头磨完,球囊仍然无法充分扩张,无法植入支架,而高速旋转的磨头,可能会导致血管穿孔,甚至心包填塞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技术经验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中心能够开展此项手术。
刚刚国内获批的shockwave冲击波球囊可以进入旋磨头转出的通道,通过震波原理把坚硬的钙化,震出裂隙,相应直径的球囊可以充分扩张,管腔直径恢复正常,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大大提高了钙化病变的成功率。这两项技术的有机结合,对目前处理严重钙化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成功挑战“极重度钙化”
完成手术的患者73岁高龄,合并尿毒症,心绞痛频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冠脉造影证实心脏最重要的供血动脉(前降支)次全闭塞、极重度钙化,尝试最细的球囊都通过不了病变,无法应用常规技术(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疏通病变血管。
该科室副主任贺玉泉教授团队对患者病情、病变充分评估后,决定为其实施钙化旋磨治疗。但患者病变血管硬化极其严重(旋磨后OCT证实:钙化段很长,部分节段钙化呈360°环形分布,厚达1.5毫米左右),采用“金刚石钻头”,以每分钟14-18万转进行高速旋磨,累计旋磨20余次后,最终才艰难通过。随后2.0-2.5毫米球囊可以顺利到达病变,但加压扩张依旧难以把钙化狭窄的地方充分扩开,无法完成支架置入。
为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病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在钙化旋磨基础上,贺玉泉教授决定为患者进一步实施血管内冲击波球囊碎石手术。经过8个周期(80个脉冲)冲击波针对性“击打”(仅作用于最硬的钙化,对较软的血管无伤害),钙化斑块内部“震裂”,被棘突球囊完美扩开(三维OCT可见长条状钙化环断裂带,断裂厚度达1.33毫米)。通过不懈努力,手术团队为患者成功置入了两枚最新一代的药物支架,支架膨胀非常好,获得了最佳的手术效果。
高难冠脉介入手术“实力圈粉”
据介绍,严重钙化和慢性闭塞是冠脉介入手术金字塔尖的明珠。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在高难冠脉介入手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近年来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年5月,第16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2022)上,2021年中国旋磨数据正式发布,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位列全省第一,增长速度东北第一。
此次旋磨联合冲击波球囊手术的顺利开展,也充分体现了该院心内科团队在高难手术上的精益求精和自我超越。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也将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继续在心血管疾病救治上不断攀登,造福更多患者。”科室负责人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越明
图片由医院提供
原标题:《省内首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完成钙化旋磨+冲击波球囊碎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