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招商分类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观点

宣化店的变迁概况

2023-09-15 10:11:42 30

宣化店位于大悟县东北部,距城关镇六十六公里,与河南的罗山、新县接壤,南距武汉一百五十公里,乃鄂豫两省通衢,历代军事要镇,交通便利,元明以来均设巡检司官员在此,以资镇慑。宣化店的地形南高北低,街道依山势走向而建,长约三里有余。竹竿河从街西流过,经罗山、息县入淮河。东望老君山,南瞻仙居顶,西托大金山,北

宣化店位于大悟县东北部,距城关镇六十六公里,与河南的罗山、新县接壤,南距武汉一百五十公里,乃鄂豫两省通衢,历代军事要镇,交通便利,元明以来均设巡检司官员在此,以资镇慑。宣化店的地形南高北低,街道依山势走向而建,长约三里有余。竹竿河从街西流过,经罗山、息县入淮河。东望老君山,南瞻仙居顶,西托大金山,北眺孙家寨,地形险要,工商繁荣,现居民六千一百二十人,镇辖三村大胜关村在其北,枣林村在东南会馆村在其西。镇居委会下设三个联组。

街道南北走向,分南街、中街、北街三段。最近规划,河西兴建西大街,河东兴建中原大街,三条街南北并列成字形,又有横街跨过大桥相连,使河东河西连成一片。纵横交错,壮阔宏伟。据考宣化地,《禹贡》九州,属豫州,周宣王封申伯于谢,为申国地。春秋战国属楚。秦统一属南阳郡。汉时属汉夏郡鄳县治下,魏属义阳郡。晋属江夏郡。刘宋时属义阳郡。北齐属高安县。隋属罗山县。唐属申州。宋雍熙三年属信阳罗山县。元隶属信阳州罗山县。明洪武初属阳府,十年改属汝宁府,成化十一年属信阳州罗山县。清初属汝宁府罗山县仙花里大胜关约,民国初属河南省罗山县胜约,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元月划属湖北省礼山县第三区。一九五二年改礼山县为大悟县,化店属大悟县第二区化乡管辖一九五八年属化人民公社领导一九八二年成立宣化镇,属化公社领导一九八四年改为县辖镇,设宣化镇人民政府,直属大悟县人民政府领导,第一任镇长黄桂英宣化店的命名,屡经变易,原名仙花店。明朝万历年间编修的罗山县志载:“仙花店本以附近仙花山而得名。清乾隆十一年续修的罗山县志云:“仙花山在城南一百八十里,昔有八仙花一树,其色如琼,开放月余乃谢。民国十九年重修的罗山县志:“宣化店在大胜关南五里,原名仙花店,本以仙花山得名,其后转音为化店。以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宣化店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就已形成方志列名的城邑,至今己有四百一十多年的历史了。

宣化店在历史长河中,兴衰变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初创期元初,当地市集在大胜关店,以销售食盐为主。后当地人在现在的第二中学附近的场地收购草料。这样部分农民便来此卖柴草,随之毛姓邑人在此卖茶水,供膳食,黄姓色人在此设点摆摊,销售日用杂货。这样就逐渐有了人家和简易的集市。发展期明朝初,仙花店即初具规模,形成集市,从事经营的大多为黄、毛两姓南头为毛姓聚居点经营大豆、淮盐黄姓在北头盘结,为过往行人提供膳宿茶水、日用杂货。因仙花店生意为黄、毛二姓所包揽、控制,故有将仙花店直呼为黄毛店者。兴盛期清道光至同治年间,正是仙花店繁荣兴旺时期。这时竹竿河上,人声喧闹,竹筏往来如织,淮盐多集结该地转销,南货亦经此北运。店铺鳞次栉比,商贾云集,一时人口猛增,大的商号多到二十多家。手工业坊场亦有萌芽,民国重修罗山县志一载:“民国三年,宣化店冯姓私立振亚工厂,并办以来,出品颇佳,行销亦畅,其科目为织科织爱国布、柳条花布,五色丝光布、锦文被面、毛巾,染科、胰皂科、粉笔科,竹科制烙花藤椅、木科制桌椅、漆器科制镜面雕漆器由于市场繁荣,货物吞吐量大,清光绪中,汝南光道朱寿镛设厘金局于此,征收货税,民国在此建立光、罗、正征收局,以榷三县之货。随着集市的繁荣,人口的繁衍,工、商业竞争激烈,于是,本、客籍人互相招引朋结,多在此设立会馆湖北人成立楚人和福主会”,筑湖北会馆于竹竿河边河南人成立豫市会;光山县人成立致公会,建会庙于陈凹当地李姓、孙姓,也成立河神会”;石山河甘姓秀才承头,在仙花店成立火神会嗣后,商贾财团为防备兵的骚扰,联合奏请上峰,批准建筑城垣。同治三年开始营造,历一年始成。民国重修罗山县志:“宣化店寨在胜约,其大略等于县城墙垣之高厚,略逊于县城。全体砖石建筑,极为坚固。为防万一,南头又加修一子城。城开八门大东门、小东门、南门、北门、水西门、小西门启载门和子城门。商贾大族皆聚居子城。衰败期民国十九年,自高献州部攻破宣化店,商贾大族有携款逃匿者,有将商号迂移者,也有退股各自谋生者。加之长期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淮河的竹筏已不能入宣化水域,顿失航运之便,使南北货吞吐集散量锐减,于是生意萧条,市面冷落。到抗日战争爆发,复连遭日寇飞机多次轰炸,半为焦土,只剩下断垣残壁,草屋横街,数百年之生机荡然尽失。恢复期建国后,人心安定,秩序井然,百废俱兴。私营、公私合营、国营三者并举,经济有所回升。一九五九年之后,街道扩宽,草屋全部换为瓦房。粉墙青瓦,市面整洁,屋舍俨然,百姓安居乐业,不幸十年动乱中,由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宣化店的经济又受到极大摧残,在倾路线影响下,大割资本主义尾巴,杜绝农民集市贸易,强行改双日集为五日集,致使货源枯竭,市面冷清。再加之下放不少居民和艺匠,使得宣化店经济一落千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纠正了冤假错案,收回下放居民,宣化店展现出新容。党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宣化镇镇办企业有阀门厂、印刷厂、酒厂、轮窑厂、副食品加工厂、煤球厂等十四个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三百五十万元。农民的温饱已经解决,并有所剩余,农村商品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每逢集日,行人拥挤,接踵摩肩。为此宣化镇人民政府于一九八四年四月十日作出决定,改双日集为日日集。目前街道更加扩大,沥青路面,平坦整洁,河西河东正在新建街道。西桥两端店铺毗列已连成一片。街南头新建的影剧院可容纳千余人。文化馆、录相室人群熙熙攘攮,盛况空前。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军事上,宣化店北出信阳,南通武汉,居豫荆两州门户,凭九里、大胜、墨斗诸关之险,扼驿路、水运之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朝时期,这里经常发生拉锯战争。宋宝祐末年,忽必烈分道南侵,曾会师光山,出大胜关统一祖国。明太祖亦常驻跸于此,并即兴赋诗咏叹大胜关两岸夹耸,白云出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九二九年,郑新民同志领导的宣化店起义,就是以醉仙楼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和军事指挥中心。起义胜利后,即着手政权建设,成立农会,建立军事指挥部,使宣化店一带形成革命根据地,与柴山堡和光南根据地连成--片,扩大了武装割据局面。翌年,罗山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化店召开,成立了县苏维埃。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九四六年一月中旬,我中原军区司政机关进驻宣化店。三月底,董必武同志奉党中央之命,来到宣化店慰问中原部队。五月八日,周恩来同志在宣化店河西会馆,同美蒋代表进行谈判,以大量事实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六月二十六日,中原部队分三路突围,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这里的革命旧址,现已按当年原貌修葺一新,前来瞻仰的游人,络绎不绝(本文刊载于《大悟县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出版,作者李邦源。本平台校正整理,在此对宣化店的前辈表示敬意)
联系电话:400-888-9999 联系传真:400-888-9999 E-mail:xxxx@admin.com
(c)2008-2020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