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创业维艰,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能取得成功。优秀的创业者懂得利用经过验证的思维模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这篇文章来自编译,作者在文中分享了提高创业成功概率需要保持关注的七种思维模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世界这么大,有着数不胜数的好工作。很多人却不愿意挤在充满勾心斗角和虚情假意的办公室里,为了升职加薪而谄媚逢迎。相反,他们希望通过创业来走出一条独特的谋生之路,实现人人都羡慕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等同于成功之路。
以健身为例,在健身房办理会员卡并不能保证你一定可以取得减肥成效。创业就像一场旅行,在这段旅程中,你总会遇到一系列“惊人”的挑战。
在创业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以下艰难时刻:自我怀疑,未能打造出一款受欢迎的产品,由于过度自信导致没有收获任何成果,由于事情没有按你希望的方式发展而失去耐心和信心。
在经历这些艰难时刻过后,你很有可能选择重新回到那个曾经让你厌恶反感的地方——写字楼的小隔间里,假装愿意为其他人打工。
庆幸的是,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准备得更加充分,从而减少在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碰壁时刻。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极具实用性的思维模型来验证自己的商业理念,避免因创业失败而颜面尽失地回到写字楼的小隔间里,或在不成熟的商业想法上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跟大家分享七个在商业领域需警惕的思维模型,希望它们能帮助你迈出创业第一步、实现企业的不断增长,并最终打造出经久不衰的企业。
一、幸存者偏差
大众创业的背景下,如今迎来了新一轮创业大潮。很多人都想辞去朝九晚五的工作,享受创业者的生活。有些人坐在摄像机前,在试图说服观众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同时,劝导观众以此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只有这样,这些人才能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简直就是一种非常舒适的生活。
这里的“有些人”,实际上指的是所有以贩卖生活方式来谋生的 YouTube 博主。这些现代“电视名人”向其观众传播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创业就意味着一定会在商业领域获得成功。
就算这些博主不谈论自己的生活有多么舒适,而是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发布教程、带货、构建 SaaS 应用程序等,仍然有很多证据可以表明,无论他们身处哪个领域,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在数不胜数的产品中打造一款爆款产品,从而实现销量的突破,让他们觉得只要有努力就会有回报。
在我看来,如果你正在考虑创业,幸存者偏差则是需要认识的最重要的思维模型之一。
那么,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简言之,这个思维模型指的是我们只看到了创业的成功一面,而忽略了失败的那一面。
我们之所以只看得到幸存的企业,是因为总是听到有人谈论它们,很少有人提到失败的企业。然而,倒闭的企业数量事实上远高于我们通过主流渠道所了解到的相关数据。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The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发布的数据,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 20% 的新企业都在创立之后的头两年倒闭,而能够维持 15 年或更长时间的新企业却只有 25%。
我们几乎不了解这些数据,我们所知道的,就是那 25% 的成功企业。
这种扭曲的现实让你误以为每个创业者最终都能取得成功,而事实上,情况却截然不同。
各种杂志、网站、书籍以及 YouTube 频道几乎都在谈论成功人士,因此,我们也自然而然地相信自己也会成功。
想想看,当人们在提到播客节目和如何通过制作这类节目致富时,他们总是会以全世界人气最高的播客主持人、YouTube 粉丝数量超过 1200 万人的乔·罗根(Joe Rogan)为例——罗根的播客节目每集收入 100 万美元。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提其他人?
因为真正靠制作播客节目来谋生的人并不多。我们只了解到了那些成功人士,却没有看到一路上数不胜数的失败人群。
在考虑创业之际,客观认识幸存者偏差有助于激发你理性的一面,让你在关注成功案例的同时,也能看到那些失败的案例。这样,你就能进一步认清创业的残酷现实,即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此外,你还可以从失败的人身上学习,认识到他们所犯的错误,这样你就能避免这些错误。
二、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指的是我们倾向于将成功等积极成果归因于自身拥有的技能和知识,但面对失败等消极后果时,我们则会责怪外部环境。
例如,如果你在推出一款产品之后,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营销天才。相反,如果推出产品后无人问津,你可能就会责怪市场,或者认为消费者根本理解你的产品创意。
我们内心深处总是渴望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这种渴望只会进一步加深自我服务偏差。人类大脑具有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会极力确保我们不会陷入消极的思维漩涡。因此,当好事发生时,我们会赞美自己,而坏事发生时,我们会下意识地为自己找借口。
对创业者来说,认识这种思维模型也至关重要。
客观看待事物,才能让你做出正确决策。一切顺利时,切忌盲目自夸,最好思考顺利的原因,不要排除仅仅是因为自己运气好这一可能性。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肯定有你的错误。这个时候,你应当重新思考策略,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纠正,同时保持积极心态。
三、承诺和一致原理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一种习惯性动物。我们不是特别喜欢改变行为习惯,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即便知道不良习惯在慢慢摧毁我们,而我们却仍然难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承诺和一致原理则恰恰解释了这种重复性的行为。大脑不愿做出改变,而是更倾向于按照既定的承诺行事。
在某种程度上,这对公司来说可能是好事,尤其是在有关领域的投入有所回报时。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如果你的努力没有带来任何积极的回报,那你最好就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产品、市场和有关推广内容。
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如果始终重复做同样的事,就不要妄想实现收入增长。
承诺和一致原理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倾向于保持一致。这有助于让我们发现哪些一致的行为是可取的,哪些又是不可取且需要改变的。
四、双曲贴现
双曲贴现又称非理性折现,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用简单的话来说,双曲贴现指的是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求并尽早获得回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购买能马上为自己带来快乐的东西(比如名牌衣服、昂贵的小物件等),而不是投资能在未来带来更多收益的东西(比如股票、场内交易型基金等)。
换句话说,我们不希望延迟满足感,而想要享受当下的满足感。
在商业领域,没有认识到这种思维模型可能会导致你的商业模式出现问题。
如果只专注于眼前的收益,你可能会制定一些可能会对你造成不利后果的决策,公司也无法实现长久的发展。或者,你可能会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公司产品,影响人们对公司产品的看法,并导致资不抵债的后果。
不难发现的是,创业是一项长期承诺,因此必须具备长线思维。对此,我们需要夯实自己的基础。
许多企业家都认为,创业首先要获取用户群体。通常,这就需要在创业前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向用户群体免费分享资源,然后,在获取一定数量的忠实用户群体过后,你就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打造产品。
即使你已经打造出投放至市场中的产品,双曲贴现思维模型也会让你产生折价销售产品的想法,从而在短期之内实现更高的销量。但从长远来看,这能有什么好处呢?事实上,这种做法从长远来看毫无用处。消费者只会认为,你的产品一直在打折,因此,他们只会希望你继续降价。
相反,你应该多花时间思考如何提升产品价值,进而提高产品价格。虽然满足感可能存在延迟,但未来获取的收获可能要大得多。
五、比较优势
这一心理模型由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是指应该集中精力,生产机会成本最大、消耗成本最低的产品。
例如,从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都有能力打扫自己的房间,你不需要任何特殊技能就能打开吸尘器的电源。然而,百万富翁、企业高管等有钱人士并不会自己打扫所拥有的豪宅,而是选择雇人来打扫,因为他们可以把花在打扫上的时间用来赚更多的钱,相比之下,雇人打扫豪宅的费用则低得多。
以更直观的例子为例,如果企业主每小时能赚 700 美元,那么他们肯定会愿意以每小时 20 美元的价格雇佣他人来打理其豪宅的草坪。
在上述例子中,企业主的机会成本是 700 美元,而受雇打理草坪的人的机会成本则是 20 美元。即使企业主更年轻力壮、更熟悉自己的豪宅,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家的清洁工作,但由于受雇者的机会成本较低,因此他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
事实上,双方都能从这一交易中获益。企业主可以在专注于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让其他人获得一个工作机会。
那么,这一思维模型对创业有何启示呢?
简单地说,你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机会成本最大的任务上,然后将其他任务外包出去或者通过自动化的流程来完成。
以我本人为例,作为一名拥有自己网站的作者,我最应该把时间花在网站内容的制作方面。制作的内容越多,收入就会越多。为了降低成本,我完全可以创建一个管理网站会员的系统,而不是每月向会员管理软件 Memberful 支付 25 美元的费用。但是,与我自己创建和维护系统所需的时间相比,每月 25 美元的支出却微乎其微。
在这个例子中,考虑到比较优势思维模型,我应该集中精力输出优质文章,并坚持使用 Memberful 的付费服务,让它来代替我管理网站会员。这样一来,我就能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宝贵时间。
六、强制功能
强制功能或行为塑造约束,通常也称为防错法,是一种迫使用户采取某种行为来防止出错的设计思维。
例如,你可以思考微波炉的工作方式。如果微波炉的柜门开着,就无法工作,而它只有在关闭的时候才能正常工作。这就会迫使用户去关闭柜门。
同样地,你也可以借助强制功能思维模型来迫使自己完成某项工作,从而让自己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你在为自己制定一套规则,从而让自己步入正轨。例如:
当设定产品发布日期后,你就会迫使自己按时交付产品。
考虑到沉没成本(见后文),在某个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后会迫使你继续推进这个项目。
简单来说,你可以思考一下,为了预防灾难性的结果,你能够做什么?
静下来认真思考,你能做些什么来防止创业失败?可能会遭遇哪些困境?你又打算如何坚持不懈地克服这些难题?
这种防错思维有助于让你在付诸实践并可能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之前,事先在脑海里验证自己的想法。此外,为了防止主动放弃,你也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来让自己更好地面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七、沉没成本谬误
“我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金钱,我不能放弃!”
这句话简单形象地解释了沉没成本谬误的核心内容。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更倾向于坚持既定的计划、关系和业务,即使当前成本大于收益也不例外。
对企业主来说,沉没成本谬误可能是最具危险性的思维模型,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断地把资金投入一个快要垮掉的公司。
就产品生命周期而言,其中存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需要我们谨慎制定未来的行动计划。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是否应该继续推进当前的项目,或者是否应该彻底改进产品,甚至直接考虑关停这个项目。
沉没成本不仅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还会让你陷入讨厌的事情,或者让你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
能够主动意识到沉没成本谬误,将使你拥有全新的视角,踏上前进的道路。
你不必仅仅因为连续几年都在做某件事情,就必须继续做这件事。客观认识当前形势,调整当下的行动策略,或者放弃当前行动并选择重新开始,都有可能让你摆脱困境。
写在最后
为什么打造一个能够带来经常性收入的企业非常困难?为什么获得足够的资金来保持企业持续运作非常困难?
这些困难主要都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如何持续赚钱。
只顾短期的成功没有任何好处。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赢了,但如果你根据当前的流行趋势来创业,那么在“当前最热概念”不再流行过后,你就很有可能被迫去选择其他的商业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特别分享了七种思维模型来帮助你深入思考自身业务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这些思维模型有助于让你调整策略,确保自己创立的企业不仅能在今天蓬勃发展,而且还能在明天、后天、大后天实现持续繁荣。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最好定期回顾以上七种思维模型。我们应该不断提醒自己并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默认思维方式。为了收获更好的成果,我们就应该经常违背本性。
推荐阅读:总是在“瞎忙”?其实你根本不懂高效工作
译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