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招商分类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观点

一种高屋建瓴的阅读方法,快速构建起全书的框架结构

2023-09-17 09:44:37 00

专业知识类的书籍,不应该从头到尾、一个固定速度地阅读!可能这个论断,违背大多数人的惯常做法。大多数人,应该没有仔细反思过,应该怎样阅读才更科学、更高效。本能的读法,恰恰就是从头到尾地读,一个固定速度地阅读。这种读法,实在是太原始太低效了!或许有人会反击:不能从头到尾地读,难道要乱序跳读甚至倒着读吗?

专业知识类的书籍,不应该从头到尾、一个固定速度地阅读!

可能这个论断,违背大多数人的惯常做法。大多数人,应该没有仔细反思过,应该怎样阅读才更科学、更高效。本能的读法,恰恰就是从头到尾地读,一个固定速度地阅读。

这种读法,实在是太原始太低效了!

或许有人会反击:不能从头到尾地读,难道要乱序跳读甚至倒着读吗?

不错,还真是要跳读,有时甚至要结合倒着读,才更科学高效!不过此跳读并非乱序,而是有着非常清晰的目的;此倒着读亦非彼倒着读。

“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得什么话呢?”

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这背后的深刻道理。

这是《高效学习之道》系列专栏的第11篇文章,它是这篇文章的姊妹篇:快速吃透核心知识,你需要这种终极阅读方法。

从头到尾地读,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本书,往往十几万字起。作者写完它,耗时是以年为单位的。显然,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有太多的内容和细节。如果把书里的知识点比作一棵棵大小不同的树,则整本书就是一个森林!

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情景:我们贸然冲进一个林子,没有地图、没有路标,只能看见眼前的一棵棵树。没有方法地瞎转悠的话,我们很快就会迷失方位,既不知道自己现在处在何处,也不知道大方向在哪里。

有人会说,阅读不一样呀,我知道正在读2章、第56页;而且只要单向地读下去,就是这本书的出口和方向。

这样说是还没有明白,一本书既不是一维的文字串,也不是二维的一页页文章,而是立体的:书是很多知识点的表述,知识点形成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有它自身的结构,知识点之间有丰富的内在联系。迷失在书中,主要指迷失在知识点的细节中,看不清这个知识体系的结构。

从头到尾地阅读,就好像事先没有好好研究这个森林的总体地图,就冲进去开始研究每棵树——你会很快迷失在细节中:

你眼中只看到了大量知识点,无法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更宏大的图景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学的这些知识点,与全局的知识体系是什么关系你不知道自己正处在什么阶段、还要经历哪些阶段

以上这些,就叫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会陷在细节里出不来,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略读;不知道前后知识间的关系;越学堆积的零碎知识点越多,因此大脑负荷越重、感觉越差,而不是越学越能前后联系起来、越透彻明白整体的知识结构!

高屋建瓴,先建立起全局的结构

把一本书看作很多个知识点的集合,这个视角很有用。

首先我们明白了,从头到尾地读,相当于一维视角,类似用一根绳子串起所有知识点,丧失了知识体系本身的结构。显然这是既低效、也不合理的一种方式。

我们还会明白,如果我们没有刻意地梳理、组织好这些知识点,堆积多了之后,这些知识点必然会乱如麻,这会给我们的大脑造成很重的负担:既有理解上的负担,也有记忆上的负担。这是我们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从入门到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会明白,这些知识点之间,是可以形成联系紧密、层次清晰、井然有序的知识结构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要高屋建瓴,首先建立起全局的知识结构。

我们到每个公园的入口处,都能看到一个全局地图。这个地图,让我们在逛公园时不迷路,时刻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大方向。一本书的知识结构图,就好像是一个森林公园的全局地图。同样的,我们初接触一本书时,也要首先建立起它的全局地图来。这个图是我们后续详细阅读的最重要指引。

“那怎样建立这个知识结构图来?”

答案是:要跳读、有时要倒着读!

什么意思呢?

要构建全书的结构,就不能沉浸到细节中去,而是先要去寻找此书的目录、全书导读、各章节的总结、章节导读或介绍、章节的学习目的等内容,这些内容中往往有此书重点和骨架的内容陈述。这便是跳着读。

有些书的章节总结,在各章的结尾处。因此要先读结尾的本章总结,再读开头或本章的目录,这便是倒着读。

跳着读、倒着读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找到各章节的骨架和重点。只要牢记这个目的,怎样读都行。但沉浸到细节中去、从头到尾地读,一般是干扰此目的的读法。

比如我在读《市场营销:原理与实践》这本书时,在前言、目录、第一章的总结中,就都找到了市场营销的五大步骤,这五个步骤便是全书的顶层框架。整本书便是围绕着这个顶层框架来组织所有知识点的。有了这个总览图,再读剩下的内容便清晰许多,我始终知道我在哪里,现在读的知识点与这个总览图是什么关系。

其实有个专门的术语描述这种阅读方法:概略阅读!

重点是画出全局图来,而非全部搞懂

有人会问:这样跳着读,能读懂吗?读不懂的话,瞎跳又有什么用呢?

这种想法,错得离谱。必须要打掉这个思想障碍!

在跳读和倒着读时,确实会碰到完全不懂或晦涩难懂的地方,这很正常,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要强求我们在跳读时就能全部搞懂。因为强求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再牛的人也做不到,只会让我们痛苦。而一旦放下执念,允许有不懂的地方,则我们感受到的就是成就感而非痛苦,因为我们迅速获得了对全书的大致认知,这是很高效的!

另外要强调的是,重点不是读这些内容,而是将分散在各处的重点和骨架碎片,自己画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全局结构图出来。

如果只阅读分散在各处的总结,只读目录,我们脑中是形不成非常深刻、完整的结构图的。这是被动式阅读,而非输出式阅读,会让概略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关于被动式阅读与输出式阅读的天壤之别,可以看这篇文章:什么是输出式学习,为什么它能让你的学习更高效?

只有我们自己能画出这个结构图,我们才会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有人又会说,跳着读的前提下,要画出全局的知识结构图,这太难了!

这又是一种思想障碍!

其实不是难,还是我们的本能理念不对!我们一想到要画全局结构图,就默认它是完美的、正确的。

在画全局的结构图时,不要强求画得非常完美、正确,这样强求又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没人能够在刚接触一本书时就画得完美。

事实上,我们一开始画出来的图,非常粗糙,还可能夹杂着错误的理解,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亲自去画出来。允许它粗糙、允许有错误,这个心态也非常重要——不要给自己制造痛苦、阻碍、不画的理由等。

我们在后续的阅读中,会不断细化这个图、校正这个图的,现阶段唯一重要的是:画出来,有就行!

阅读时不断回到和细化这个全局结构图

我们画完这个图,就大功告成了吗?

非也。有了这个图,只是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只要你做概略阅读,立马就会发现:这样跳读,很多内容,要么感觉非常空洞(比如读目录时)、要么感觉晦涩或模糊不清(比如读上图营销原理的框架图时)。

这是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是高度浓缩和抽象的,而我们在没有详细阅读具体知识点之前,缺乏对它们的具体和细化能力(脑补具体意思或细节)。这是感觉空洞的原因。

这些内容往往还包含大量的概念、术语,概略阅读时我们也没有充分理解这些概念、术语。这是感觉晦涩或模糊不清的原因。

那要怎么办呢?

八个字:顺其自然,以简驭繁!

什么意思呢?

顺其自然,指接受这些空洞、晦涩、模糊不清的感觉,因为在我们对全书知识深入理解之前,这些是必然会产生的。重要的是认识到,它是正常现象,是必经的过程,不要因此而痛苦。

其实执念与接纳都是佛学中的词,接纳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智慧,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不仅仅概略阅读。

以简驭繁,指我们去阅读书中的细节、案例、说明,这些相对繁琐的文字,但要不断地回到结构图来,用所有的细节和说明,来理解结构图中极简的那些关键词、关键概念和关键判断。"所有的细节和说明”,指不限于此书的细节和说明,任何你能从别处(比如网上、其他书籍)找到的案例、说明,都行!

我们在逛公园里,逛到中间某个地方时,往往也会看到公园的全景图。此时再看到这同一张图时,我们对它的理解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已经逛过的地方,联系上了此图的一部分。其实这张图本身没有变,改变的是我们的大脑:再看到这个图时,我们自动脑补了逛过的细节。

只要你这样做了,就会不断地体验到“初读不知文中意,再读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感觉,意味着你对总体结构图中的知识点,理解又加深了、细节又丰富了些;对图中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又通透了些,慢慢就打通了全盘知识!

除了细化,我们还会发现以前理解错误的地方,并校正或重构此结构图。这种理解错误又校正的过程,就是我们认知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每个章节,也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先画出全局的结构图,再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细化,这个方法具有递归性:不仅对全书适用,对每一章、每一节、每篇文章也是适用的。

这便是高屋建瓴的涵义:我们可以先构建全书的结构图;再下钻到具体的章,构建此章的结构图;再下钻到具体的小节……自顶向下,一层一层地构建。

慢慢练习,不急于求成

这个方法,刚开始用起来时,比较违背习惯,会有不适和痛感。实操起来有一定难度。

还是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急于求成。每次进步一点点即可,形成正反馈循环。

学习的目的是快速、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在自己的脑中形成知识结构图,做到了然于胸。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要把这样的一个个知识结构图,装载并内化到我们的大脑中去。

而阅读时随时带着这个全局图,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回到此图、修正此图、细化此图,便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能够加快理解和记忆这个图。

关注我,不再错过更多高效学习方法。

联系电话:400-888-9999 联系传真:400-888-9999 E-mail:xxxx@admin.com
(c)2008-2020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