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流传到汉代已经出现三个本子,即《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秦焚书将战国时期结集完成(学者们一般认为是战国结集完成)的《论语》焚毁掉。至汉,汉代经学博士将口耳相传得以流传下来的“ 《论语》 ”整理成“ 《论语》新本子”,形成主要在齐地流传的《齐论语》和主要在鲁地流传的《鲁论语》。《古论语》则是由孔壁而出。
《齐论语》《鲁论语》汉代的主要流传各有师家。
《汉书·艺文志》记载为:“传《齐论》者,昌邑侯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夫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古论》传世师家较少,其和《鲁论》相差不远,其最终被融合到《齐》《鲁》的合本“张禹论”之中。《集解》记载:“汉末,大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萧、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
至郑玄时《古论》和《齐论》《鲁论》终合为一,以此为基础的《论语》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本《论语》的原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