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招商分类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焦点

中医儿科常见小儿疾病概诉:

2023-09-19 17:25:50 00

小儿便秘亦指小儿功能性便秘,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持续性排便困难、粪便硬结、排便次数减少或未尽感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由于排便困难,部分患儿可发生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或可因便时努力而引起肛裂、脱肛或痔疮。孩子出现便秘主要是因为喂养不当、情志失调、病后体虚。首先,家长缺乏科学的喂养

小儿便秘亦指小儿功能性便秘,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持续性排便困难、粪便硬结、排便次数减少或未尽感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消化道疾病。由于排便困难,部分患儿可发生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或可因便时努力而引起肛裂、脱肛或痔疮。

    孩子出现便秘主要是因为喂养不当、情志失调、病后体虚。首先,家长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孩子每日摄入青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过少,食用过多高蛋白、高营养、油腻食物,损伤脾胃,进而出现便秘。其次,日常生活中,不要恐吓孩子,恐吓、打骂孩子会影响孩子情绪,造成孩子肝气不舒、气机不通畅,影响胃肠功能,久而久之会出现便秘情况。再者,孩子生病时会损伤脾胃,脾虚后孩子会出现挑食、饮食减少,摄入的食物减少了,加上孩子平时运动量少、胃肠蠕动差,如果这时家长着急给孩子补充营养,会加重孩子胃肠负担,进而影响排便。

    若孩子有排便困难的困扰,家长不必过于焦虑、着急,可以来我院小儿外治中心就诊,我们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辨证选用中药内服、小儿推拿、蜜导法等疗法,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平时护理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粗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如芹菜、白菜、地瓜等;2.摄入足够的水分;3.增加户外活动,促进胃肠蠕动;4.每天定时、定点排便,不要分散注意力,即便没有便意,也要定时、定点在马桶坐一会;5.家长要多注意孩子情绪变化,随时安抚。

流涎

    流涎:中医称“滞颐”,通俗讲就是流口水,是指小儿口中的涎液不自觉地从口内流出,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

一、宝宝口水多,大多是生理现象。

    宝宝45个月时,添加了辅食,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流出口外。67个月:乳牙初萌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口水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液体,这种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二、口水多异常现象!

    如果1岁以上的小儿口水流得过多,自动溢出口外,由于长期流口水,致口角两侧潮红,甚至发生糜烂,并伴有纳呆、便溏、眠差,这就需要及时治疗了。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寒,廉泉松弛,不能收摄津液,脾胃积热,而上蒸廉泉,以致涎液从口中流出。

   三、依据中医流涎症的原因,分为脾胃虚寒型和脾胃积热型。

    1.脾胃虚寒的患儿,流出来的口水比较清透,一般脸色是白色的,嘴唇血色淡,手脚不温,食量较少,大便稀,舌淡苔薄,指纹色红。

    2.脾胃积热的患儿,流出来的口水比较粘,嘴里大多有一股酸臭味,经常口干、口渴、想喝水,大便一般秘结难解,舌红苔黄腻,指纹色紫。

    3.常用基本推拿手法:

    (1).摩腹:用手掌面或四指指腹摩腹5分钟;

    (2).揉廉泉:用中指指端在患儿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作揉法,约300次;

    (3).按揉脾俞、胃俞: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200(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按揉胃俞200(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

    (4).挤捏:以拇指与食指两指呈对称着力,自龟尾开始,双手一紧一松交替向上挤捏推进至大椎穴处,每次捏3-5遍。

    以上手法可每日操作1次,每次操作时间不少于十分钟。

    四、平素护理

    1.保持卫生:经常用干净、柔软的湿毛巾,擦拭宝宝流出的口水,可适当多次涂抹婴儿专用润肤油,保护肌肤。

    2.剪短指甲:宝宝的小指甲又尖又薄,容易划伤自己,指甲内的污垢也会造成新的感染。

    3.训练吞咽功能:让宝宝多模仿大人的吞咽动作,给宝宝喂辅食的节奏要合理,适时跟进成人的食物质地,提高咀嚼能力,也可很好缓解出牙不适。

    4.不要老捏宝宝的脸:脸颊处有唾液腺,经常捏抓,会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的口水。

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是让家长防不胜防的一种儿童发育行为疾病。

    表现为抽搐和发出声音抽搐,可能会出现四肢不自主的抽搐、频繁眨眼、齉鼻、噘嘴、清嗓子、耸肩等不自主的症状。当孩子确诊为抽动症之后,如何治疗帮助恢复呢?

    1.教育及家庭干预:正确认识疾病,主要教育对象包好患者、家属还有学校、老师和社会;

    2.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包含多种行为干预和训练,此类治疗对年龄较大儿童一般效果较好;

    3.中医治疗:辨证选用中药内服,如天麻钩藤饮、温胆汤、镇肝熄风汤等;常用中药:天麻、钩藤、柴胡、半夏、陈皮、蜈蚣、全蝎、僵蚕、菊花、木瓜、茯苓、芍药等;除了中药内服外,还可选用耳穴压豆、针灸、放血等疗法;

    4.家庭护理:避免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不看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减少视疲劳;避免情绪紧张,以免加重或复发;尽量不要提醒孩子抽动症状;避免打骂、责怪孩子;不吃膨化、含铅量高的垃圾食物,不喝碳酸饮料。

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外感疾病。主要由于感受风邪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气候变化时及冬春两季发病率高。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中医治疗感冒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药内服

    1、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脉浮紧。常用中药为荆芥、防风、甘草、茯苓、羌活、柴胡、麻黄、桂枝等;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痛,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常用中药为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淡豆豉、薄荷等;

    3、暑邪感冒: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或腻,质红,脉浮,此证多见于夏季。常用中药味香薷、白扁豆、金银花、厚朴、连翘等;

兼证:

    1、挟痰: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厚腻,脉象浮滑而数。宜解表药中加用宣肺化痰之品,如半夏、冬瓜子、陈皮、杏仁、款冬花等;

    2、挟滞: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滑。宜解表药中加消食导滞之品,如焦山楂、神曲、炒麦芽、莱菔子等;’

    3、挟惊:兼见惊惕啼叫,睡卧不宁,齿介齿,甚至出现惊厥,舌尖红,脉弦。宜解表之中佐以安神镇惊之中药,如琥珀、龙齿等。

积食

    许多宝宝都莫名的出现口臭、肚子胀、不爱吃饭等情况,更严重的甚至咳嗽、发烧……家长既心疼又疑惑,宝宝怎么就生病了呢?其实这都是“积食”惹的祸!积食短期会让宝宝生病不舒服,长期还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宝宝难受不会说话,家长一定要密切注意。

    那么,宝宝积食有什么表现呢?

1.食欲不振:宝宝胃口和比以前明显不好,吃几口就不愿意再吃了;

2.消化不好:宝宝腹胀、大便硬结或腹泻;

3.有口臭,舌苔变厚;

4睡觉不安、烦躁爱哭:脾气不好,烦躁爱哭;

5.手脚心发热,咳嗽、发烧。

宝宝积食了该怎样调理?

    1.调整饮食:喂食不要单一;不强迫喂食;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消化。小月龄的宝宝可以多趴,训练宝宝抬头或翻身。大一点的宝宝不妨多进行户外活动,既有利于健康,又能促进亲子感情!

    3.按摩推拿:(1)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在背部涂上抚触油。从宝宝的尾椎部位开始,把皮肤用手轻捏起来,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把皮轻轻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直到脊背最上方的大椎穴,反复3-6遍。(2摩腹:宝宝平躺在床上,在腹部涂上抚触油,搓热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宝宝的肚子,按摩5分钟左右。

   4.中药治疗:辨证选用中药内服,常用药物为焦山楂、神曲、炒麦芽、半夏、莱菔子、连翘、陈皮、茯苓等。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小儿健康知识,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传统育儿小课堂,远离激素抗生素,让孩子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号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做用药指导和商业用途,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小儿百病“积”为先,按这几个穴位效果特别好!吃出来的脾虚太伤人!这些意想不到的症状竟然都与脾虚有关小儿推拿+食疗实用解说,辅治咳嗽、发热、食滞等常见病
联系电话:400-888-9999 联系传真:400-888-9999 E-mail:xxxx@admin.com
(c)2008-2020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