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柳泽兴/邓楠/吴燕霞
在高校,学生干部是一个惹眼的群体,他们中有许多优秀分子,学业上、工作上都表现出色,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们中也有少数人“非官似官”,“官气”严重,甚至以权谋私,搅扰了学习环境,破坏了同学关系,个别还成为网民攻击、调侃的对象。如何消减少数学生干部的“官气”?学生工作怎样干才能清爽活泼?这些问题考验着高校的管理艺术。
当学生干部:做什么?为什么?
一些受访高校学生表示,担任学生干部,不仅能快速和老师、同学熟络起来,还能锻炼能力。“为同学服务,让我有成就感。”大一入学时,湖北某重点高校学生肖明抱着这种想法,先后担任团支书、校学生会干事等职务。每月开展团会、协助辅导员整理资料、帮助审批学生助学金材料……同学彼此还不大认识的时候,肖明跟许多人都熟悉起来了。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把管理工作下放给学生。小到院系日常工作,大到校园赛事活动,均可由学生会各部门协助执行。比如在学生会设置自律部,负责日常卫生检查,查寝查课;设置社团部、宣传部等,负责院系活动组织、官网运维等。一些高校还为行政老师配备学生助理,在无课时间帮助老师值班,整理、报送文件,甚至负责评优评先、入党入团申请的初筛,帮助打理财务收支等。
一些学生干部由此“嗅到”权力的味道。曾在西北某高校学院学生会任职多年的宋睿琦说:“学生会干部权力不小,比如我们学院所有学生的奖学金,从制定规则、选择评委,到奖学金定级、信息汇总,都由学生会负责,中间有不少弹性空间。我们学生会执行的是主席团制度,在任的主席团成员大多是评委,他们在打分投票时明显倾向上届主席团成员。”
在公开的评优评先中,学生干部也更容易胜出。如果平均学分绩点相差不多,学生活动的加分项就成为获胜关键。在某些学院,跟行政老师搞好关系,甚至比提升成绩更重要。即使某些申报指标不达标,关系硬的学生干部也可以在领导关照下“特事特办”。
此外,有的学生会安排专人在外拉赞助,所筹集的资金自行支配,不受学院管理。“学生会筹集的钱使用情况不太清楚,每次换届,账上的钱正好用完,这怎么可能呢?”宋睿琦说。
自嘲“表面风光”,警惕找补心理
不过,并非所有学生干部都能“干得舒坦”。受委屈,干苦力,吃老师和同学的夹板气,也是常事。
“有段时间,打开群就有各种消息,甚至无法正常上课,首先要抽出时间干老师安排的工作。”肖明说,除了时间被挤占,同学不理解、不配合也是烦心事。“老师让我组织活动,辛苦策划之后反遭同学埋怨,两头受气。有时得求别的同学帮忙搭把手,自己欠了人情还得自己还。”几番波折下来,肖明自嘲,学生干部不少只是“表面风光”。
西北某高校班级团支书徐菲说:“学院给团支书制定的责任事项里,我需要为全班同学负责,如果我怠慢了哪位同学,他就觉得被我针对了,甚至产生矛盾。”
有的辅导员为了“明哲保身”,将易得罪学生的工作安排给学生干部做,学生干部处理得好,就能得到辅导员的信任和偏爱,一旦处理不好,学生干部只能“背锅”。有高校辅导员表示,每年不乏学生干部因受不了压力选择退出。
经过几年磨合、淘汰下来,仍能坚持的学生干部不仅肯干活、少埋怨,而且不缺位、能“顶缸”,工作能力、抗压能力、应变手段更硬更强,对手中权力的运用也越发熟稔自然。
“因为学生干部身份,同班同学求帮忙,你不答应,人家说你装清高”“付出总要有回报,我对学院的贡献确实更多”“明亏暗亏吃了不少,这些老师们都知道”……采访中,部分学生干部流露出“权力不用白不用”的找补心理。
补缺位防越位,考验高校管理艺术
那么,高校不使用学生干部,可行吗?“辅导员到任后要尽快选拔、调整学生干部,分担协助工作。”在中部某高校担任辅导员、管理学院内200多名学生的王老师说,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涉及的事项繁多、工作量大,单靠辅导员“孤军奋战”根本吃不消,必须选拔学生干部。
“学院本科生班级只配了我一名辅导员,负责本科生4个年级8个班近300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实在忙不过来。”今年9月刚入职西北某高校的辅导员张老师说,将工作安排给学生实属无奈。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目前高校辅导员一人管理数百名学生已成普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锻炼、培养学生干部,也有其必要性、合理性。
但是,也有一些高校行政老师对“学生助理”用惯了手,形成路径依赖。个别本职工作并不繁忙的老师,也乐得安排学生做工作,自己当“甩手掌柜”。像财务管理、入党入团、评奖保研这些原则上本不该由学生干部负责的工作,也放手给学生干部做。
受访专家认为,部分高校学生干部“非官似官”,除了一些学生干部自身职责定位模糊、服务同学意识不强的原因外,也由于部分高校将学生干部当作低成本的管理工具,随意下放重要职权,管理引导又不到位,部分学生干部难免以“特权学生”自居,越位行使权力,以致其他同学心有不满。
“这说明高校学生管理者、学生干部、普通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错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晓程老师说,一方面,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确实有官僚化的问题,培植了学生干部特权思想的土壤;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欠缺,在一贯的自上而下的简单管理中丧失了主体性,导致校园文化缺少对话氛围和应有的活力。
受访专家表示,用好管好学生干部,考验着每个高校的管理艺术和水平。要解决学生干部“非官似官”问题,首先要重点解决行政老师与学生干部本职工作的错位问题。高校应合理且有限度地框定学生干部履职范围,做到学团管理不失位,学生职权不越位,逐步推动学生干部回归服务本位。(本文提及的高校学生均为化名)
【来源:半月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