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吴为 实习生 李子仪)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后的民主广场集合,走向天安门广场,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爆发。邓中夏就是当时北大学生中的一员。
作为五四运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邓中夏在革命洪流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动员工农大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书迷”在北大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17年,邓中夏从湖南高等师范毕业,在父亲指导下,考入北大国文系。初到北大的邓中夏仍是一个“古书迷”。他自幼在私塾念书,小学、中学期间读了不少古书,在湖南高等师范的主要课程也是古文。
1917年时的北京大学,在经历过一系列革新整顿与改革之后,整个校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大师云集、名家荟萃的和谐氛围,也孕育出了各种思想自由交流、各种学派宽松发展、各种社团不断涌现的校园环境,为像邓中夏这样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进步学生提供了学习、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的机会。
1918年,反对段祺瑞执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卫军事协定”的群众性反日爱国运动失败后,邓中夏的救国思想逐渐开始变化。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提到,在这次运动后没多久,有同乡兴冲冲地对邓中夏说:“你猜,我给你买了什么好东西?”等同乡把几本线装的《庄子集解》放在他面前时,邓中夏看了看,淡然一笑,直接把书撕碎丢在一边说:“现在是什么时候?我已经不看这种书了。”此后,他大量阅读新出版的书籍、杂志与报纸,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邓中夏在北大时经常听李大钊的课,向他请教问题,对他推崇备至。在李大钊的启蒙与帮助下,邓中夏对十月革命的成功抱以极大热情。
同班同学许宝驹回忆:“(中夏)在初入北大时……常慨叹中国国家民族之将陷于沦亡,他这种焦急与愤怒的心情,在日常谈话中随时都表现出来的。大约有三个月的时间,他忽然非常沉默寡言(他一向是爱讲话,谈笑风生的),一段时间后他又活跃起来了。并认为‘只有接受列宁、走苏俄的道路,中国人民才能得救。’”
在李大钊的指导下,1918年邓中夏成立了全国秘密性组织——学生救国会。
1919年3月,邓中夏等发起组织旨在“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的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乡村中讲演,反对封建制度,普及科学知识,提倡学习文化,以唤起民众共同投入反帝、爱国、救国斗争。在这一时期,邓中夏经常带领讲演团成员,深入工厂、农村,向各个阶层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
五四前夜亲拟标语 筹划游行活动与线路
邓中夏曾于1918年创办《国民》杂志,宣传“增进国民人格、灌输国民常识、研究学术和提倡国货”的宗旨,唤起全国民众共同救国的理想,践行“到民间去的唯一使命”。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在《国民》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向人们及时报告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的罪恶勾当。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后,邓中夏当天下午就召集《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召开会议,于5月3日晚举行了北京学生大会,决定第二天立即采取反帝爱国的直接行动,邓中夏亲拟标语,起草通电,与各校联系,筹划游行的活动与线路,是五四学生斗争的直接组织者。
5月4日,邓中夏和北大同学一起参加了五四运动。当北大学生游行队伍受到“教育部”代表和警察阻拦时,邓中夏和黄日葵挺身而出激烈争辩,带领北大学生赶到天安门。随后,邓中夏、赵尔康等学生直奔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当晚,邓中夏又组织北大学生干事会商讨营救被困学生,接着又成立了北京学生联合会,组织领导学生斗争。
1920年,邓中夏参与了李大钊在北大秘密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此时邓中夏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实践救国的理想,用这个武器来解放我国几万万劳苦大众。他先后组织参与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游行示威活动、协助李大钊筹建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那首“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的诗正是其共产主义实践的心路历程。
【简介】
邓中夏(1894年~1933年),字仲澥,又名邓康,湖南省宜章县人。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文学系)。1920年,参与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京早期党组织成员。
【声音】
我不做官,我要做人民的公仆,公仆就是大众的长工……开创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新天地。——1920年春夏,邓中夏即将从北大毕业,与父亲谈及为何回绝入仕做官机会
新京报记者 吴为 实习生 李子仪
编辑 朱丽华
举报/反馈